无锡伯顿起重电机讯 电机机座(又称机壳)是用于支撑定子铁芯及固定电机的,两个端面还用来固定端盖及轴承。
由于制造、搬运、使用及拆修时不当等原因,往往造成机座损伤,影响电机的正常运行。机座的常见故障是变形、破裂、散热片损坏及止口处损伤等。一旦发生上述故障,电机将因运行不平稳而震动、扫膛、温度升高及声响严重,并给电机的拆装带来困难。
电机机座的底脚是由铸铁制成的。若其安装不平则电机运转时产生震动,或受机械力作用均可能造成机座底脚开裂或断裂。当机座底脚开裂或断开时,可用铸铁焊条焊接修复。在焊前为清除铸铁的内应力,要用喷灯将焊接处加热至600℃左右,焊好后使其自然冷却。
若断裂部分距电机铁芯很近,或者两边底脚全部断裂,这时如果采用电焊焊接将损坏定子绕组,应使用角铁修复。根据底脚的尺寸选择相应的角铁,并加工成底脚形状,再用螺栓紧固在电机的机壳上。
当机壳有裂缝时,其内的铁芯会松动,此时可用电焊修复。但焊接前要将裂缝紧固,以防焊接后机壳变形。焊接时应注意铁芯位置不能偏移,并保证铁芯在机壳内不会松动。为消除机壳的内应力,补焊后应将机壳放入稻草灰或烘房中使其缓慢冷却。
对于机壳的裂纹尚可采用锡铅合金补焊。锡铅合金是将73%的锡与27%的铅置于坩埚或铁质器皿中加热软化,均匀混合后,铸成细长形焊条制成的。将机壳裂纹处用凿子剔出坡口,并清除铁屑及油污,之后用喷灯将裂纹处加热至100℃左右即可用锡铅合金焊条补焊。补焊时先用镪水或其他强氧化剂除去坡口的锈蚀,再用少量锡铅合金在上面打底,待锡铅合金与坡口的铸铁材料结合后再涂焊,直至焊平为止。
电机的端盖多为铸铁制成,其作用是支撑电机转子转动和保护线圈的端部。电机端盖的常见故障是端盖破裂、端盖止口松动、端盖止口损伤、端盖轴承孔与轴承之间的间隙增大等,其修理方法简述如下。
1、端盖破裂
当端盖出现严重裂纹时,若具有浇铸及机械加工条件,则应浇铸新端盖。若受条件限制,不能浇铸新端盖时,可视其裂纹程度,采用电焊、铜焊及胶粘剂粘补等方法进行修理。
采用电焊或铜焊时,为防止端盖裂纹在焊接时延伸,若裂纹在平面的中间,可在裂纹的两边各钻一个直径2.5~3mm的孔;如果裂纹由端盖边缘裂向轴孔方向,可在裂纹终点钻一个直径2.5~3mm的孔。之后用尖凿在裂纹处剔出坡口,将端盖加热至180~250℃,即可用铸铁焊条予以焊接。当用铜焊条焊接时,则端盖不需预热,直接用铜焊条焊接即可。为防止产生新的裂纹,焊接完毕,要用木炭粉或稻草灰等对焊缝进行保温,使其慢慢冷却。冷却后,要检查端盖有无变形,并把端盖的配合面加工至原尺寸及粗糙度。
当不具备焊接条件而生产又急需将端盖修复,或者裂纹较多不宜焊接时,可视其端盖裂纹或破裂程度,采用铆接或螺栓紧固进行修复。修补时,依据裂纹形状截取大小适宜、厚5~8mm的钢板,并在钢板及端盖上分别钻好相应的孔,之后用铆钉将钢板与端盖铆紧,或用螺栓把钢板固定在端盖上,以加强因裂纹而降低的机械强度。
当既不具备焊接条件又不具备铆接或螺栓紧固条件时,可采用胶粘剂粘补。粘补前,为防止裂纹延伸,先在裂纹始、末端钻孔。之后用錾子沿裂纹剔出60°V形槽至两端的止裂孔。V形槽深度为端盖厚度的50%左右。再用脱脂棉签浸丙酮将槽的粘接面擦洗干净。把铁锚牌101甲、乙两组分聚氨酯胶,按2∶1的体积比在玻璃器皿中搅拌均匀,填满V形槽,并用刮刀刮平。再将端盖放入烘箱内,在100℃下烘焙2h,使胶粘剂完全固化。胶粘剂固化后,端盖便可组装使用。
2、端盖止口松动
端盖止口与机座配合的松紧度,直接关系着电机能否正常运行,其间允许的较大间隙列于表1.10。
表1.10 端盖止口与机座配合的允许较大间隙(mm)
端盖止口松动时,通常是采用电镀法使止口紧固。
3、端盖轴承孔与轴承间隙增大
当端盖轴承孔与轴承间隙和规定值相比超过0.05mm时,会导致电机的转子与定子相擦。此时,一是在车床上把端盖轴承孔车去一部分,之后车削一个适宜的套筒镶进去,再车成原轴承孔尺寸;另外,还可在磨损的轴承孔内表面上电镀一层镍,使轴承孔恢复至原有尺寸。
4、端盖止口损伤
当端盖止口表面损伤及有污垢时,可用刮刀将污垢刮干净,之后用锉刀及油石把伤痕锉磨平滑,再抹上机油,便可装配使用。
电机的定子、转子铁芯均是用硅钢片叠压而成,硅钢片间相互绝缘并用铁压圈压紧或用环形键固定在机壳或转轴上。
铁芯常见故障有表面擦伤、片间绝缘损坏、铁芯松弛、硅钢片扇张及槽齿熔毁等。
铁芯表面擦伤,多是轴承损坏、转轴弯曲、端盖止口磨损及装配质量不良或落入异物等造成。铁芯表面擦伤时,可用硝酸进行腐蚀,不必起出线圈,对硅钢片绝缘亦无影响。
在用硝酸腐蚀前,先配好浓度为34%的硝酸溶液;把铁芯段间通风沟用石棉布或玻璃丝布进行堵塞;擦伤处附近的线圈及槽楔表面和铁芯间的缝隙处用油灰堵严,以防硝酸溶液流入线圈内部;待腐蚀处理部分的铁芯露出,其余部分用石棉盖住。
之后,用手砂轮沿铁芯纹路方向打磨短路处的硅钢片,至能看清片间纹路为止,以防短路深度扩大。用毛刷蘸硝酸溶液涂刷已清洁干净的短路处,直至将硅钢片短路毛刺腐蚀掉,呈现清晰片间纹路为止。然后用毛刷蘸清水把腐蚀过的铁芯表面清洁干净,再将用酒精浸湿的试纸贴在表面上,若试纸不呈红色即表明无酸性反应。较后根据硅钢片的绝缘等级,将相应的绝缘漆涂刷在处理过的铁芯表面,并予以烘干处理。
当铁芯松动或两侧压圈不紧时,可用两块钢板制成外径略小于定子绕组端部内径的圆盘,在其中心开孔穿一个双头螺栓,再紧固双头螺栓将铁芯夹紧。
槽齿歪斜时可用尖嘴钳修正。若铁芯中间松弛,可在松弛部分打入绝缘纸板等硬质绝缘材料。如果硅钢片上有毛刺或机械损伤,可用细锉除去毛刺,把凹陷处锉平,再用汽油清洗干净,而后涂上一层绝缘漆。
当铁芯烧坏或熔毁的表面不大又未延伸到铁芯深处时,可用凿子将烧坏或熔毁部分剔去,再用细锉及刮刀除去毛刺并清除异物,重新涂上一层绝缘漆。
扇张是铁芯的较普遍现象,是一种不可忽视的隐患,虽不能立即造成事故,但危害很大。扇张的齿部冲片在电磁力的作用下,将产生震动使电机噪声增大;扇张的冲片因不断地磨损线圈绝缘,会导致线圈发生接地故障;扇张的冲片由于长期震动,会疲劳折断,断落的冲片容易刮伤端部线圈的绝缘。
造成铁芯扇张的原因有:拆除旧线圈时,因操作不慎将齿部冲片压倒,致使冲片弯曲、变形;采用加热法烧掉旧线圈绝缘时,齿的端部过热变形,片间绝缘烧焦,冲片向外翘曲;端部压紧装置不完善或根本无压紧装置。
铁芯出现扇张现象时,一是增加辅助压圈将扇张部分冲片压紧;另外,可用汽油将扇张冲片上的锈蚀、油污清洗干净,把铁芯加热至50~60℃,之后将配制好的环氧树脂胶填入扇张冲片缝隙内,再用夹具把扇张冲片压紧到正常位置,在压力下室温固化8~12h,卸下压紧夹具即可。
在小型电机运行中,铁芯齿部的扇张值不能超过表1.11中规定值。
表1.11 小型电机铁芯齿部扇张允许值(mm)
当铁芯冲片短路、线圈匝间短路或线圈对地绝缘击穿产生电弧时,均将导致铁芯齿、槽局部烧损。
铁芯槽局部烧损时,将烧损区域内的线圈起出来,之后用扁凿或钢铲把烧熔在硅钢片上的黏结块清除干净,再用小直径风砂轮将铁芯凸凹不平的伤痕打磨平。用刀片将齿部冲片一片片地撬开,并清除毛刺和涂上硅钢片绝缘漆。若冲片较难撬开时,可采用硝酸溶液予以腐蚀处理,再涂上绝缘漆。
在检修过程中挤紧的铁芯部分,均应涂上462号沥青油漆,予以保护。
换向器是直流电动机和交流变速电动机的重要组成部分,分普通换向器及塑料换向器两大类。普通换向器的结构如图1-15所示。
图1-15 普通换向器的结构
换向器的常见故障有以下几种:
-
换向器片间短路
-
换向器接地
-
换向器飞(跳)片及变形
-
升高片松动或断裂
-
换向片表面有伤痕或磨损等
当换向器损坏需要修理时,必须将其拆卸。拆卸时,先在换向器上围一层厚0.5~1mm的弹性纸作衬垫绝缘,再用直径1.2~2mm的钢丝绕一圈或者用铁箍箍紧,并做好压环与换向片间相对位置的标记,之后拧松螺母,取下V形压环。若V形压环过紧时,可垫一层压板后用小锤均匀地轻敲V形压环的端面,松动后即可拆下。将套筒与另一个V形压环取出后,便可检查换向片间、V形槽表面及V形云母环,并做相应修理。
通常云母片是粘贴在换向片上的,需用小刀将其揭开。换向片上的云母细粒亦应刮除。如果刮出刀痕,可用中级砂布将其两面磨光。完好无损的云母片要保留,以便用千分尺测量厚度。云母片的厚度一般在0.5~1.0mm,宽约60mm,长约90mm。云母端环亦应保留,以作为制作新云母环的样本。
|